农民画、剪纸、木版水印……上海非遗走进印尼国家美术馆

农民画、戏曲艺术、漆画、瓷器、玉雕、木版水印……9月6日,“中国传统艺术国际巡展•雅加达站:海丝新韵——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在印尼国家美术馆开幕,一大批近百件来自上海市非遗保护机构和传承人的非遗精品亮相。

观众现场观展

“中国传统艺术国际巡展”是国际文化交流品牌项目,是荣获上海市委宣传部、上海市委对外宣传办公室“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银鸽奖”项目。本次展览是中国传统艺术国际巡展继埃及亚历山大、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斯洛伐克布拉迪斯拉发之后举办的第四站。

展览共分为“匠心工艺——上海工艺美术瑰宝”“海派妙艺——上海手工艺术选粹”“戏里京华——戏剧艺术精华荟萃”“画韵乡情——上海农民画撷珍”四大板块,汇集了近百件来自上海非遗保护单位和传承人的艺术精品。重点展出了上海农民画、戏曲艺术、漆画、瓷器、珐琅、玉雕、木版水印、刺绣、草编、竹编、剪纸艺术等具有海派特色的非遗技艺。

嘉宾观赏并现场体验非遗技艺

“非遗”海派剪纸代表性传承人李守白有数张海派剪纸作品参展。在《海上之舞》中,中式和西式建筑、传统和西洋乐器完美融合,艺术家将海纳百川、中西合璧的海派生活方式体现得淋漓尽致。

 

“顾家纸绣”是中国刺绣体系中唯一在纸质材质上刺绣的技艺。顾玉纯,顾志鹏创作的《珠戏荷花》历时8个月创作完成,取景于上海菊园陈家山荷花公园雨后,将荷叶承载雨水的景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张渭人的中国画作品《变脸》将关注戏曲人物,画面中几位身着戏服、戴着不同脸谱的演员形象生动,表现出他们在舞台上表演变脸的瞬间。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世界各国人民在社会发展进程中智慧与文明的结晶。保护和传承非遗是全社会、全人类的共同责任。上海作为中国的超大城市,拥有着丰富的非遗资源,有一大批兼具近代工商文明与都市文化特色的非遗项目,在以农耕文明为主体的中国非遗资源谱系中独树一帜。” 今年是中国—东盟人文交流年,展览承办方上海市群众艺术馆馆长吴鹏宏在致辞中表示,在这个具有纪念价值的年份,这次展览的举办具有重要意义,“中国与印尼的友谊源远流长。古老的海上丝绸之路早已见证两国人民之间的深厚情谊。”

展览还将配合珐琅工艺展示、拓印技艺体验工坊等活动展开,为印尼观众呈现一场别具风采的中国传统艺术盛宴。

印尼国家美术馆广场上巨幅户外广告

本次展览由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印度尼西亚共和国大使馆共同主办,上海艺术品博物馆、上海市群众艺术馆(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上海艺术研究中心、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共同承办。

展览于9月7日起对公众开放,将持续开放至10月6日。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

转载注明出处:http://save.liangstudy.cn/study/145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