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四象工作室 四象工作室
中秋将至,一项流传已久的习俗便是赏月。“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陪伴了地球数十亿年的月亮,究竟有多少张脸?
文 | Roxie 图 | 四象设计部
月亮本身并不发光,而是通过反射太阳的光线,进入人们的视野。随着月亮的不同部分被照亮,便呈现出了各异的形态,面向地球的亮部从弯到圆,再从满变残,这些形态被统一称为月相,变化的周期约为29.53天。
当月球位于地球和太阳之间,被太阳照亮的一面是背向地球的,我们就看不到了,此时的月相被称为“朔”。而当地球位于月球和太阳之间,月球的向阳面完全朝向地球,我们就能完整地看到月亮,称之为“望”。
当日月连线和地月连线垂直,我们恰好能看到月球的一半被照亮,这样的月相叫“弦月”,分为上弦月和下弦月,前者出现在农历上半月的上半夜,后者则出现在农历下半月的下半夜。
而除了较为常规的月相,机缘之下你或许还能看到月亮的更多姿态。
比如,当一弯新月的暗面,被地球反射的太阳光微微照亮,发出淡淡的光,这种现象被称为“地照”,在蛾眉月或残月时较为常见。此时月球被太阳本身照亮的面积小,经地球反射后的光比其他时候多,所以效果比较明显。
常在文艺作品中披上神秘面纱的“血月”,则是由月食引发的。当太阳、地球和月球呈一条直线,且地球位于中间时,地球的影子可能会遮盖部分或全部月亮。当月全食发生时,理应看不到月亮,但地球仍会折射部分阳光到月亮之上,其中红光最显著,就出现了比正常满月暗得多的红色月亮。
月食发生时的三点一线也是形成满月的条件,因此月食必定发生在满月时分。当然,并非每个月都会出现月食,这是因为月球与地球的公转轨道有一个夹角,使得它大部分时间都没有处在日地连线上,因而在绝大多数的农历十五十六,我们看到的是满月而非月食。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它已陪伴我们度过不知多少岁月,甚至连“岁月”这个词本身都离不开月相的更迭轮回。又是一轮满月到来,一起欣赏月亮的风姿吧。
原标题:《中秋赏月图鉴丨月亮究竟有多少张脸?(内含彩蛋)》